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謝雨萱)生活中,孩子們經常拿著家長的手機刷視頻、看直播。一些家長可能不以為然。
但近日蘆淞法院審結的一起詐騙案件,就是以“贈送游戲皮膚”、“刷禮物返現(xiàn)”在直播間對未成年人進行詐騙,不少孩子中招了。
基本案情
2019年年底,汪某開始在快手平臺直播間進行和平精英的游戲直播,無意中發(fā)現(xiàn)有人在其直播間邀請粉絲去另外的直播間刷禮物。2020年3月,汪某通過私信其他游戲直播間的“高等級觀眾”,用“免費送皮膚”、“刷禮物返現(xiàn)”等誘惑觀眾給他的直播間刷禮物,期間會送幾個不值錢的小皮膚誘導觀眾。而膽子小、法律意識薄弱的未成年人是他的主要詐騙對象。汪某用告知其父母并報警的方式,脅迫誘導未成年受害人在直播間不斷進行消費和刷禮物,直到對方沒錢或者不愿再刷為止。
因給其刷禮物對象大多為未成年人,快手官方將錢退賠給受害人父母后,要求汪某退還獲利資金,汪某置之不理,多次被封號后依舊不知悔改,并利用其家庭成員身份信息不斷更換賬號繼續(xù)實施詐騙。
2020年3月始至案發(fā),汪某共獲利16萬余元,多名受害人損失共30萬余元(快手平臺抽成50%)。2022年9月27日,汪某被抓獲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案發(fā)后,汪某退賠10萬元。
本院審理認為
被告人汪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信息網絡詐騙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汪某犯詐騙罪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成立。據此,根據被告人汪某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jié)及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
判決如下:
被告人汪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法官提醒
近年來,利用刷單、游戲買賣、網購、冒充好友等形式實施詐騙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主要類型,而未成年群體更是成為詐騙分子主要目標。面臨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和令人防不勝防的詐騙騙局,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應該提高警惕,學習了解防詐騙知識,提高防騙意識。家長平時一定要注意孩子使用手機情況,隨時查看手機上是否有不是家長安裝的APP要留意孩子的異常舉動如背著家長偷偷操作手機躲到房里很長時間等。注意孩子在微信、QQ等社交媒體上的聊天情況,及時阻斷與騙子的通聯(lián)。同時,也要加強自身手機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輕易告知孩子支付密碼。
謹防詐騙各種手段:通過非官方渠道達成“私人買賣共識”;騙子引導玩家進行私下交易或進入指定游戲網站出售游戲幣、裝備、賬號等;“完成交易”,顯示錢已到賬但賬戶凍結無法提現(xiàn);對方主動聯(lián)系稱想要解凍賬戶,需要充值“保證金”“解凍金”等等;充值后,再不斷以其他名義要求玩家反復充值。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責編:伏志勇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